編者按:
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與之相伴而生的另一個演化則是農村空心化的加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造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極不合理的分布,加之農村建設規劃缺失、不合理等因素,農村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國外如何面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哪些應對之策?效果如何?從今天起,本報將邀請駐外記者撰文,在“看世界”推出“國外治理農村空心化一瞥”欄目。敬請關注。
圣若澤是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內陸山谷中一個約2萬人口的小城,30來歲的伊戈爾·科雷亞幾年前從城市返回家鄉,繼承了家里的23公頃土地,全都種了佛手瓜,每年至少有10多萬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1.4元)收入,稱得上衣食無憂。
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的官方數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巴西農村人口快速萎縮,到20世紀70年代僅占全國人口的44%。不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農業加工業、有機農業的發展,農村人口出現緩慢回升態勢。與此同時,隨著旅游業、服務業的發展,許多城里人也在農村安置了第二居所,城市與農村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許多居住在農村的人已經不一定全靠農業為生。2009年的一項統計顯示,44.7%的農村居民主要收入不是來自于農業,在經濟最為發達的圣保羅州,這項比例甚至達到了78.4%。
圣保羅研究機構FAPESP與巴西農業部合作,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跟蹤巴西“新農村”發展并進行研究。曾經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的若澤·達席爾瓦曾負責這個項目,他認為:“農村并不一定意味著務農,在合適的政策引導下,農民不僅可以通過信貸來擴大生產規模,而且可以建立起銷售網絡,實現產銷一體化,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p>
來自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瓦爾特·貝里克介紹說,制約農業發展的最主要經濟因素是信貸。從1999年開始,農民可以通過政府推出的“家庭農業支持計劃”獲得貸款,不僅可以申請與耕作直接相關的資金,而且可以申請其他目的的資金?!氨热?,現在一位農民可以申請貸款購買摩托車,這樣他就可以拉著自己的農產品去集市上出售?!彼f。
事實上,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使巴西農村人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隨著城市的逐步擴張,交通條件日益完善,農村不再是與世隔絕。貝里克說:“我們注意到一種新型農村工業的出現,它與市場緊密聯系,不僅提供食物,也提供日用品,已經完全融入現代產業鏈,成為大工業生產的有益補充?!?/p>
在距離圣保羅市不遠的帕拉伊帕河谷地區,研究人員調研了當地5個家庭的工作和生活。這些家庭除了種植玉米、甘蔗并飼養牛群之外,還開設小型的奶酪和甘蔗酒作坊,經常會參加農產品展銷會,以增加家庭收入。貝里克認為,一旦解決了信貸問題,農戶就可以擴大經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除了提供信貸支持之外,政府也鼓勵農民成立協會,并安排專家開展培訓。近些年,巴西各地紛紛成立家庭農業協會,與政府派遣的農業專家一起,幫助農民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業。
圣若澤家庭農業協會主席若澤·巴蒂斯塔表示,佛手瓜是一種非常適合山區脫貧的作物。他說:“佛手瓜售價雖低,但種植相對簡單,不需要太多技術,因此農戶收入有保障,賺的錢足夠支付賬單、購買生活所需用品。若是收購價格好的年份,還可以買輛摩托,或者買輛汽車,回報很不錯?,F在圣若澤已是一個中等收入城市了?!?/p>
受疫情影響,圣若澤的佛手瓜一度不好賣,當地農民在網上看到,疫情期間中國農村一些地方通過網絡直播售賣農產品,很受啟發??评讈喺f:“為了能賣出去,有時候只能降價。本來我們的產品除了供給里約州外,還銷往東北部巴伊亞州、南部巴拉那州等地,那些地區收購價格更好。以后我們也可以試試網上賣貨,也許能賺更多的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