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能制造、工業軟件……在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編織的語境下,上海威士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士頓”)IPO申報稿大放異彩——一家兩次沖刺IPO未果、營收高度依賴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上煙集團”)的行業應用軟件公司,儼然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然而,剝去層層華麗面紗,威士頓“三創四新”底色畢現?!八徊贿^是千千萬萬家軟件公司中規模較小的一家應用軟件商,無論是行業地位、營收規模、研發費用率、專利數量都比較遜色,公司未來的發展將面臨多重挑戰”。6月23日,一位A股軟件公司資深人士在看過威士頓招股書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就好比是一堆水果,在興業證券的加持下,水果其實還是那堆水果,只不過現在按大小重新分揀,爛掉的還可以削了做水果拼盤,整堆水果就可以賣得更貴。
但市場最終是否買賬尚未可知。深交所三度問詢之后,威士頓“三創四新”(即創新、創造、創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底色、公司含金量仍值得重新考量。
重新劃分業務“一箭雙雕”
威士頓成立于2001年,公司是惠普PC機、服務器、小型機,CISCO的網絡產品、大型關系型數據庫等產品的渠道代理商,成立初期的業務主要是IT硬件代理銷售,少量涉足應用軟件開發服務。自2004年開始,公司業務重心轉向軟件開發及咨詢。
這是威士頓第二次尋求IPO上市。2015年,公司第一次提交首發申請,由于業績高度依賴上煙集團,兩年后IPO被否。
但威士頓實控人茆宇忠并未灰心。2021年6月,威士頓再度提交IPO申請。
與六年前相比,威士頓IPO招股書大變樣:保薦機構由光大證券更換為興業證券,公司重新劃分了業務類型、大幅調整了可比公司范圍、大幅刪除了一些原本應該重點提示的風險。諸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能制造、工業軟件”之類的“科技感十足”的辭藻頻頻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第二次申報中,將業務劃分為四類業務——軟件開發、運維服務、系統集成、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與前次申報相比,“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是從“系統集成”中單列而來。
對于這一調整,威士頓稱是結合實際業務并按照監管新要求做出的調整。
但這種說法只是硬幣的一面。在前述軟件資深人士看來,威士頓如此做法明顯是“精心設計”的結果——
一方面,威士頓因營業收入高度依賴上煙集團導致IPO被否后,公司隨后大力發展“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其實質是為客戶采購軟件(部分也提供服務,如安裝調試)、賺取中間差價。這種“貿易型”的業務一個直接的效果是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擴大公司的營業收入規模。這樣一來,上煙集團所貢獻的營收占威士頓總營收的比例自然下降。
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上煙集團及其下屬企業的合計銷售額占威士頓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2.21%、82.86%及81.01%。2019—2021年,威士頓來自上煙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04億元、1.34億元和1.39億元,占當期威士頓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65%、54.92%及50.49%。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對應各期營收分別為1138.36萬元、3547.49萬元、4261.93萬元,占威士頓當期營業收入的占比分別為6.02%、14.69%、15.49%。
威士頓營業收入構成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一增一減”之間,威士頓通過大力發展技術含量不高的“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業務、做大公司營收規模,從而使得煙草行業營收占比降低,使得監管層高度關注的“大客戶嚴重依賴”問題不復存在。
另一面,單列出來的“軟件產品銷售及服務”主要集中在數據處理和大數據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上,如數據庫軟件、大數據平臺軟件、大數據工具軟件等。前述資深人士說,威士頓選擇銷售的軟件產品使得公司直接與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感十足的詞匯掛鉤,外行人僅憑IPO申報稿很容易誤認為公司就是做大數據、云計算的科技公司,實際上,公司是將這些技術進行應用,這在軟件行業壓根就不是什么新鮮事。
然而,這種“一箭雙雕”的做法,讓一些關鍵的業務指標得到了優化,威士頓順理成章地宣稱:“大客戶高度依賴”相關不利因素已消除。
不過,威士頓真的消除了這些不利因素?
事實上,盡管威士頓試圖通過業務多元化來降低大客戶依賴問題,但其傳統優勢市場仍然集中在煙草行業,其利潤也主要來自煙草行業。威士頓面臨的挑戰也遠不止招股說明書所提示的風險。
核心市場“腹背受敵”
在最新版的招股書中,威士頓將客戶按其所在的行業分為工業和金融兩大領域,工業客戶分布在煙草、汽車、港口物流等細分領域,其中,煙草行業客戶是公司主要的細分領域客戶,上煙集團則是其最核心的客戶。
威士頓試圖通過分析論證,以凸顯公司與上煙集團業務的穩定性、可持續性,打消深交所對其客戶集中的擔憂。
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6年,上煙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貢獻給威士頓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45億元、1.39億元、1.51億元;2019—2021年,威士頓來自上煙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04億元、1.34億元和1.39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來自于上煙集團的在手訂單金額為1.48億元。
由此可見,威士頓來自上煙集團體系的銷售收入峰值在1.5億元左右。盡管這些收入、訂單數據看起來比較穩定,但卻無大的增長,這或許也是威士頓需要另外開辟收入來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何來自上煙集團體系的銷售收入常年保持在一個穩定水平?
相關人士認為,一方面,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規律,初期更多是一些集成項目,后期可能側重軟件開發及運維服務,上煙集團信息化建設或許已經進入平穩期;另一方面,上煙集團不斷加強信息化項目的審計工作。上煙集團一位內部人士此前指出,由于軟件項目生命周期短、更新快,使得信息系統需要不斷升級,長期合作供應商在系統升級的配合度及適應性方面體現了優勢。這就造成了對個別供應商依賴度較高,形成壟斷局面,有可能導致信息化項目報價較高的情況。因此,建立具有上海煙草特色的投資估算體系勢在必行。
種種規范措施之下,煙草行業信息化項目的招投標、投資建設也越來越規范,行業參與者越來越多,煙草信息化行業呈現較為分散的競爭格局。
“煙草信息化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細分領域,目前競爭已經非常激烈”,6月22日,一位熟悉煙草信息化業務的公司高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除了傳統的玩家用友網絡(600588.SH)、中科信息(300678.SZ)、吉宏股份(002803.SZ)等公司外,還有不少中小型軟件外包公司紛紛涌入。不僅如此,華為、阿里、騰訊等IT巨頭也憑強大的競爭優勢搶占市場,煙草信息化行業已經是“春秋戰國時代”。
以上煙集團為例,其信息化項目最早主要由上海啟明軟件有限公司(下稱“啟明軟件”)承接。茆宇忠隨后挖來啟明軟件時任軟件工程師陸舟,于2001年成立了威士頓,開始承接上煙集團的一些單項應用項目。公司積累多年后才開始逐步研發MES產品、人力資源系統、門戶系統、運維管理軟件等,逐步從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以及創新應用階段發展。
煙草行業信息化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及綜合采訪情況
在前述高管看來,煙草信息化行業的競爭壁壘主要有兩個:一是擁有IT綜合技術的團隊,二是擁有大批熟悉下游應用行業的專家。
華為、騰訊、阿里等IT巨頭正好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在煙草行業信息化逐步往物聯網、云計算等方向發展時,這些巨頭看到了商機。
2020年3月,騰訊與安徽中煙達成戰略合作,騰訊將為安徽中煙在系統上云、數據打通、架構融合與優化、服務分層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在上云過程中設計、開發、運維等環節制定標準規范,共同探索基于互聯網平臺架構的煙草工業信息化實踐。
華為公司早在2013年即進入了煙草信息化市場。2021年10月,華為與湖北中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在云、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助力湖北中煙的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華為中標中國煙草總公司全國統一煙草工業生產經營管理平臺行業工業互聯網體系項目。
除此之外,阿里在煙草信息化領域也早有布局。
“這些IT巨頭自然有他們的優勢,但做行業應用需要熟悉客戶的應用場景”,前述高管指出,即便不同省份的煙草公司,其內部的生產、管理模式都可能不一樣,要拿下一個新的煙草客戶需要一定的培育期。
威士頓與上煙集團合作20余年,確實具有一定的客戶優勢,但隨著諸多競爭對手的涌入,這種優勢能否長久保持需要時間來檢驗。
《經濟參考報》記者查詢發現,中煙集團并未披露其信息化建設的投資情況。陜西省煙草公司一位人士曾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指出,2013年我國煙草行業信息化建設投資總額為90.67億元,其投資增長率保持在8%以上。
對于上煙集團的信息化投資情況,威士頓則申請了豁免披露?!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咧潞款D,詢問公司在上煙集團信息化項目投資中的占比情況,至記者發稿,公司未予回復。
不僅如此,威士頓在招股書中并未提示諸如華為、阿里、騰訊等IT巨頭所帶來的競爭風險,公司將2017年招股書中所提示的15項風險壓縮為6項風險。然而,這些被剔除的9項風險中,不少風險仍然存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煙草行業高發的商業賄賂風險,威士頓閉口不提。
“2019年下半年之前,整個煙草信息化行業只有一家絕對的龍頭公司,但因為商業賄賂問題,導致該公司被列入中煙公司招投標‘黑名單’”,前述高管指出,該龍頭公司此前在煙草信息化市場占據了15%左右的市場空間,因為進了“黑名單”,導致公司相關業務停滯,其受影響的市場則被競爭者瓜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一位負責人去年12月曾指出,該紀檢監察組聯合和協調地方紀委監委查處了多起煙草行業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針對案件查辦過程中暴露出供應商大肆“圍獵”煙草行業干部的情況,督促國家煙草專賣局制定并推行存在行賄行為供應商名單制度。
據了解,國家煙草專賣局2020年年底印發的《煙草行業對存在行賄行為供應商實施禁入措施暫行規定》(國煙辦[2020]85號)對行賄供應商禁入監督管理職責、禁入措施、保障措施等作出規定,明確了對行賄供應商的發現、認定、公布等工作程序。根據生效的刑事判決書、刑事裁定書和黨紀政務處分決定書認定的數額,對列入‘黑名單’的供應商實施1至3年禁入期,情節特別嚴重的供應商,將延長禁入期直至永久禁入。禁入期間,這些供應商禁止參加煙草行業所有新采購項目。
截至2021年12月17日,共有75家企業、108名企業主要負責人被國家煙草專賣局列入存在行賄行為供應商名單。
“三創四新”底色不足
如果說威士頓未來的成長性受到重重挑戰,那么其“三創四新”能力則成為公司未來能否突圍的關鍵。
依招股書所言,威士頓核心技術可歸為兩類,其一為公司iWisdom敏捷開發與應用平臺,是公司多年信息化業務及服務的核心;其二系公司應用類核心技術,可以在智能制造、金融等領域復用。
威士頓稱,iWisdom敏捷開發與應用平臺是發行人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自主研發的軟件開發平臺和應用框架,iWisdom集成了軟件開發所需的成熟功能模塊,使得軟件工程師無需“重復造輪子”,可釋放其生產力,專注于業務邏輯和算法的研發,大幅提升公司軟件開發效率。公司應用類核心技術主要包括高級排程模型、質量預測模型、設備健康預測模型、物流調度模型等,該類模型均為威士頓結合公司業務情況進行獨創性開發而產生。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士頓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415.82萬元、2231.81萬元、2069.15萬元,對應各期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65%、9.16%、7.51%,同期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行業平均值分別為13.20%、13.39%、14.35%。
顯然,威士頓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顯著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對此,威士頓解釋稱,2019年度,公司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相比研發費用率較為接近。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收入有所增長,但是研發團隊基本穩定,導致研發費用的占比有所下降。2021年度,研發費用同比下降7.29%,主要系2021年度未發生咨詢服務費、股份支付等費用的緣故。
“相比軟件著作權,軟件公司獲得的發明專利情況更能提現其技術能力”,前述軟件行業資深人士說,相比軟件公司,硬件公司獲得發明專利要容易一些。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士頓共獲得發明專利4項,其中3項為共有專利(2015年2項、2021年1項),1項為獨享專利(2021年7月2日取得)。
威士頓發明專利情況(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然而,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18家軟件公司(SW軟件開發)中僅有4家公司發明專利為0,發明專利數量最多者為4449項。威士頓發明專利數量行業墊底。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滾筒式烘干機的多參量控制系統”“物料烘缸設備的控制系統”“一種電動牽引車垂直姿態的采集控制裝置”等3項共有專利未對威士頓產生任何收入或利潤。由于上述共有專利屬于定制開發、用于特定設備,并不會對威士頓業績貢獻利潤。
在招股書中,威士頓稱公司是軟件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多項軟件產品著作權,并獲得“上海市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專業服務商”、“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等稱號;在認證資質方面,公司擁有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雙軟”認證,并通過了“CMMI5”(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5級)認證,以及“ISO20000”IT服務管理體系認證等。
威士頓是2019年進入上海市“專精特新”名錄的,按照上海市相關評選規則,“專精特新”每三年評定一次,這意味著威士頓今年需要復評。
然而,2019年—2021年,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的《上海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百強》、《上海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成長百家》名單中,威士頓均不在列。
傳統優勢市場競爭激烈、新市場開拓更是不易,唯有類似“軟件產品銷售與服務”業務可以迅速做大營收規模,但也利潤貢獻極其有限,在高手如云的應用軟件開發市場,威士頓未來的成長空間在哪里?這是受訪的業內人士普遍存在的擔憂。
按照計劃,威士頓此次IPO擬募集2.60億元投建三大信息化項目:基于工業互聯網架構的智能MES系統優化項目、基于大數據的質量追溯與分析系統優化項目、大數據平臺管理門戶產品研發項目。
如果一切順利,兜兜轉轉7年之后,以IT硬件代理銷售起家的威士頓實控人茆宇忠將迎來高光時刻,茆宇忠及相關利益方也將身家陡增。